张长志 官方网站

http://zhangchangzhi.artlianhe.com

张长志

总浏览人气:78366

    张长志,中国当代画家百杰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天鹅画院院长。出版有《张长志画集》 《张长志画选》《中国名画家》等专著。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 《中国当代名人录》 《中国美术家辞典》等。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解放军美术创作院等主办的首届、二届中国画节,举办名家个人画展。曾受邀為上海六合组织六囯画展创作《六國元首造像》并被國家收藏。作品《矿难日记》被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前言、中国美术馆学术研讨会赏析推介。在法国、德国、荷兰、瑞
查看详情>>

张长志 艺术家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艺联网推荐:名家张长志——向着心中的喜马拉雅


1.jpg

中国画巡欧展期间·画家张长志在法国埃菲尔铁塔


.中国画巡欧展期间,画家张长志在法国卢浮宫.jpg

中国画巡欧展期间·画家张长志在法国卢浮宫


    张长志,美术编辑,中国当代画家百杰之一。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入室弟子。曾受教于梅启林、刘宝平、王天胜、袁武、史国良、陈玉铭、任惠中、刘曦林、胡勃、龙瑞、张立辰、杨力舟、张道兴、杜兹龄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画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出版有《张长志画集》、《张长志画选》、《中国名画家》等专著。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美术家辞典》等。获首届中国文艺成就奖。艺术创作涉猎中西绘画,尤以国画人物见长,十余件画作在全国及国际美展中展出并获奖,同时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 收藏。艺术成就见诸《美术》、《求是》、中国书画报等全国及地方性刊物。 


画家张长志与梅启林老师合影.jpg

画家张长志与梅启林老师合影


画家张长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大使馆一等秘书陈亚军亲切交谈.jpg

画家张长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大使馆一等秘书陈亚军亲切交谈


    天堂(中国画240cm*120cm)——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2005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发表于《美术杂志》。

    矿难日记(中国画240cm*120cm)——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引起强烈反响,被展览学术研讨会和画集前言重点评介,发表于《国画家》杂志。

    高原牧歌(中国画240cm*120cm)——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黄河壶口赞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难忘的童年(中国画240cm*120cm)——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中国画展”。发表于《求是》杂志封二。


上海世博会,画家张长志(左)与饿罗斯艺术家交流.jpg

上海世博会,画家张长志(左)与饿罗斯艺术家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大使馆大使张军夫人在中国画巡欧展室与画家张长志.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荷兰大使馆大使张军夫人在中国画巡欧展室与画家张长志


    英雄赞歌(中国画240cm*120cm)——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沂蒙人家(中国画240cm*120cm)——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华情全国美术作品展”

    《上合组织六国元首造像》 (中国画六条屏540cm*180cm)——被“六国当代画家作品展”作为代表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深受党和画家领导人以及各国使馆的好评。发表于中俄文《六国大画集》。

    天路(中国画240cm*120cm)——获文化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遗产在中国美术作品展”银奖。

    高原放牧(中国画180cm*90cm)——获曼谷第二届世界美术作品展金奖。


2011年10月9日山西工人日报.jpg

2011年10月9日山西工人日报


2016.9.28.半岛都市报宣传张长志1.JPG

2016.9.28.半岛都市报宣传张长志1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 伊斯拉姆阿卜杜加尼耶维奇 卡里莫夫 造像 .jpg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 伊斯拉姆阿卜杜加尼耶维奇 卡里莫夫 造像 


初雪(中国画)张长志 作 .jpg

初雪(中国画)张长志 作 


牧野高处望云开(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牧野高处望云开(中国画)张长志 作


风雪牧归图(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风雪牧归图(中国画)张长志 作


白鹭深处秋风寒(中国画 )张长志 作.jpg

白鹭深处秋风寒(中国画 )张长志 作


朶娃(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朶娃(中国画)张长志 作


耕海(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耕海(中国画)张长志 作


山水四条屏(春、夏、秋、冬).jpg

山水四条屏(春、夏、秋、冬)


海风(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海风(中国画)张长志 作


帕米尔之歌(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帕米尔之歌(中国画)张长志 作


琵琶行(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琵琶行(中国画)张长志 作


旭日东升(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旭日东升(中国画)张长志 作


白云深处可耕田(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白云深处可耕田(中国画)张长志 作


晨牧图(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晨牧图(中国画)张长志 作


前进·向着心中的喜马拉雅 

                               
记者  刘建强 苏醒

 

    与其说我是一个艺术家,不如说我是一个信徒,在艺术之路上踽踽而行,直至抵达我心中的喜马拉雅。——张长志
    我庆幸自己还能这样激动。夜不能眠。在相隔三年之后。“梵高的画并不需要你对画有多少研究,他的画只是对人生的一种表达方式,与其说喜欢他的画,毋宁说只是喜欢他那种对生命无边无际的爱和那种绝望的热情。”——《等待戈多》《岁月》2011年第10期。三年前,我甚至对美术作品没有一点儿欣赏能力,但当我看到梵高的《向日葵》《麦田守望者》《星空》等作品时,那些明亮的色彩瞬间击疼了我的双眼,近而渗透至全身,我写下了这段文字。三年后,我成了一名书画艺术爱好者,也欣赏了一些怡情养性的作品,但再没有人像梵高一样触及到心灵深处。2014年2月,在全国著名画家张长志的画室里,那些铺陈着他对生命热情和人生思索的作品唤起了我对生命仅存的激情与疼痛,那种感觉突袭而至,令我颤栗惊慌,让我在几个黑夜里重新思索以怎样的姿势行走在这个苍凉的人世间。那是他的《天堂》。  

           
 
图片1.png

 天堂(中国画240cm x 120cm)张长志作



    幕布拉开。是一群雪域高原里的朝拜者,画面的基调阴郁凝重,若禁在囚室之内,昏昧暗淡,有一束光若从屋顶某处照射而来,映出十几个朝拜者面部的神情。有劲风正猛烈地吹,碎雪漫扬而下,朝拜者腰间的红腰带和半空里火样的红绸带随劲风飘扬,惊艳凛冽,悲壮有力,那艳丽的红与整个画面的凝重因有较大的反差而形成巨大的张力。那一刻,世间的“人”与心中的“佛”相遇,世间的孤立无援者向宇宙的主宰者倾诉。前面的两个朝拜者完全俯伏在地,看不到他们的表情,只能从跪倒的姿势和夸张的动作中看出他们的虔诚;中间的女人一定正在经历着什么,她的脸被劲风吹得猩红,双手合十,高举到头顶,眼睛里写满了哀怨,泪流满面;侧面的老妇人已经饱经风霜,脸上布满沧桑,她右手握着经筒,头低垂,有着麻木甚至自嘲般的微笑,而后面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边咬着手里的饼子,一边嘻嘻笑着观望着跪拜的人群……我知道,这不是天堂,恰是人世间苦难的诉说,确切地说,是世间苦难的人们对天堂的向往。因为苦难,所以向往。我庆幸还有这样的激动。少年懵懂,中年负重,老年淡然,这是一场人世悲观离合的缩写。那个俯伏在地,泪水长流且将双手举过头顶的女子在黑夜里一次次呈现在我面前,我觉得自己与她有着一样的气质——面对这个苦难的人生,一边倔强地行走,一边忧郁地思考,最终愿意举起双手,把生命交给造物主,交给宇宙。张长志借助《天堂》诠释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彼时,他的父亲刚刚过世,他因而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刻的思考。在他的画笔下,人生,是一个炼狱的过程,透过生命的苦难,人应该始终保持着追求光明的决心,就像那个不断把石头从山脚推上山顶的西西弗斯——尽管巨石沉重,推不上山顶就滚下山来,前功尽弃,但他却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但谁又会知道,西西弗斯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他的命运属于他,即使身处地狱,早已到达心中的天堂。这是张长志对生命的理解。后《天堂》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2005年全国中国画展”中获优秀奖,并发表于《美术》杂志。张长志老师的作品有一种东西在里面,我管它叫“魂”。张长志老师的人格精神也有一种东西在里面,我管它叫“神”我惊讶于他生命的构造,他一定是背负了上帝的旨意,用全部生命作为祭献,捧献给造物主,用双手打磨,用双脚衡量大地的尺寸,完成从生以来上天赋予他的使命。  

 

   秘密

 

    丽君越来越觉得问题严重,他决心挖出弟弟的秘密。“长志,你在吃啥?”丽君问。“杏”,长志抽一下鼻涕,瓮声瓮气地答。“哪儿来的?”丽君看着长志左手里还攥着三个黄里泛青的杏子,咽了咽口水,继续逼问。“换来的。”只有6岁的长志用袖子擦了擦鼻涕,又将其中两个杏子放到小姐姐丽君手里,满不在乎地说,“姐姐吃吧,吃完了,俺再给你。”说完,他从路边随手捡了根枝条拖拉着,飞也似得跑出去疯玩了。丽君愣愣地看着弟弟跑走的身影,不得其解。八岁的丽君困惑的有道理。上世纪60年代,对于山东省青州市夏庄村一个有着8口人的普通家庭来说,别说吃零食,能吃上饱饭已经是奢望。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丽君发现弟弟长志嘴里总是嚼着各种零食。她还发现,虽然长志长得瘦弱矮小,但村里那一帮孩子总是围着他转,他成了村子里的“孩子头儿”。她怕弟弟学坏。虽然家里穷,但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人穷志不短”这个道理,她因此想揭开这个秘密。 一个春天的午后,大人们正在休憩,孩子们的行动又开始了。丽君悄悄跟在长志后面,尾随而至村外的场院里,躲在一个废弃的墙后进行观察。只见包括最调皮的“亮孩子”在内的七八个孩子都围着长志,他们情绪高涨,欢快雀跃,将长志团团围住。长志也不搭话,一个人蹲在地上不知道干什么。丽君心下纳闷,很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却苦于看不到。只看到有烟袅袅升起,难道他们在玩火吗?她心里嘀咕着。过了一会儿,只见9岁的“亮孩子”拿着用泥做的猴子和兔子从人群中欢天喜地的跑出来,又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拿着各种泥塑陆续跑出来。丽君终于忍不住上前观看。原来长志正在用泥巴做各种雕塑。他先将泥巴做成水果、人物、动物等浮雕,然后放到火里面烧干,做成泥模,接着再将泥和得不软不硬,往里一按,一个动物或者水果的形状便惟妙惟肖地刻出来了。她看了一下摆在地上的刀马人物等泥塑,一下子愣了。她没想到弟弟竟然有这本事。在那个缺少玩具的年代里,那些可爱的物什儿显然对孩子们有着致命的诱惑力。丽君从地上捡起了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特色的“五星”,弟弟为了让它更具美感,甚至在上面还刷了一些银粉,她捏在手里,向着太阳看,那五星在阳光下焕发出银制的光芒。丽君一下子迷住了。   这时“亮孩子”等伙伴们陆续返回,把杏、山楂等零食带给长志,丽君这才明白,原来长志的零食是这样得来的。而这帮孩子,俨然像有了自己的工厂,长志负责生产,亮孩子负责推销,杰孩子负责烧火,换回的零食,大家平均分享……丽君看了看弟弟,此时他仍在聚精会神地做雕塑,旁若无人,他的脸上抹了一些泥巴和银粉,显得滑稽可笑……一种感觉在丽君心里油然而生,她和这个街道上所有的孩子一样,开始崇拜自己的弟弟。 回家说与母亲,母亲笑着告诉她,也没什么稀奇,你忘记他4岁时画的那个被面上的凤凰吗,可不就像真的一样?那个年代的中国农村真穷,长志家里兄妹六个,日子更加艰难。到了冬天,他便和街道上所有的孩子一样去捡煤核儿,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冬日里,一群孩子眼巴巴等着工厂往外倒煤渣,瘦小的长志时常因为抢不过大孩子而双手空空。夏庄村的油坊一向是孩子们争抢媒核儿的“根据地”,因油坊榨油时温度高,需要大量的煤碳燃烧,自然会产生大量煤渣。长志经常看到青年壮工们在热气腾腾的油坊里喊着号子榨油的劳动场景。那年腊月的一个早上,长志在油坊附近与伙伴们再次争夺煤核儿,他因为总结出了经验而收获颇丰,心里正得意,准备挎着煤筐回家,却无意间瞥间了油坊东墙上的日历牌,便再也拖不动腿。元旦已过,时临春节,日历基本已经翻光,只剩下了一张山水画。那是长志第一次见到中国山水画,他整个人一下便呆住了:近处小山上雾霭冉冉,中景右侧是高山云海,白云轻纱般缠绕山腰,露出长满了树的半个山头,远处,一轮红日从云层中喷薄而出,似给山峦铺上了万道霞光……他一个人沉浸在画中,如痴如醉。他想带走那幅画,但父母教育他绝对不能偷别人的东西,他想用捡到的煤核儿换,又担心别人不答应。“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时年7岁的长志便一个人站在这张画有中国传统山水的日历前,痴痴地看,定定地看,那一刻,他感觉到天与地不再存在,时间不复存在,什么煤核儿午饭都不存在,他只想让这幅画完全“印”到自己的脑海里。两个小时后,这个尚未进学校的孩子才一步三回头的挎着煤筐儿回家。直到四十年后的今天,这幅图仍然印在他的脑海里,清晰如昨。自此后,长志着迷般得喜欢画画。他将印在脑海里的那幅山水画一笔笔重新画在纸上,不到上学龄前的他然后开始了自己拜学求艺的历史。姐姐丽君后来又发现了弟弟的秘密,他再也不喜欢出去疯玩儿,而是喜欢缠着两个人,一个是后街的小学美术老师王冠中,另一个是街上大爷张子和。及至后来丽君知道弟弟的思想后,当年阳光下闪着银色光芒的小五星又浮现在她的眼前。一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休戚相关,她感觉弟弟如一颗青松种子落到了山涧里,虽然饱满坚实,却只有挣扎着奋发向上才能看到蓝天。如果这颗种子直接落在山顶呢,它会长成怎样一片巍峨?没有答案,这似乎也是一个秘密。就像父母一工一农,但弟弟体内却存在着那个绘画的密码,无法破解,无法阻挡,都是秘密。


向着心中的喜马拉雅(一)

    是一群赶城的藏族少女,她们前倾着身子,顶着风雪,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而来,暴风雪正凛冽而至呢,扑打着她们的脸,但那画面分明呈现出别样的喜悦,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在看到这幅名为《步步高》的作品时,不禁被作者纯熟的技巧和画面中蕴藏着的力量所感染,当着众多前去应试的学生以及冯远等艺术家,他连续赞叹三声:“非常生动,非常好。”他的话引起了众多应考者和冯远等艺术大家的侧目,张长志这个名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果然,凭借这幅意境深远的《步步高》,张长志顺利成为刘大为、冯远的入室弟子,而且学费也被字画收藏家缴纳。 


步步高(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步步高(中国画240cm x 120cm)张长志作


    这是发生在2005年中国画研究生招考现场的一幕。成为中国美协主席的入室弟子,在时下这个靠炒作成名的时代里,大家都明白意味着什么。而对于张长志来说,那些实在算不得什么,最重要的是圆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梦——他终于可以有机会走近他所仰慕的大师,并由此一点一点走向艺术的圣堂。那一年,他已经47岁,然而他内心却充满着火一样的热情,他感觉到自己真正踏上了艺术之路,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只有他和家人知道,为了圆这个梦想,他曾经付出了怎样沉重的代价。    那年他十岁,夏庄联中春季运动会临近结束时,校长让他给获奖运动员写奖状,面对老师的质疑,校长贾孝先铿锵坚定地说了一句话:“让孩子写奖状没什么。这孩子将来有大才。”直到现在贾校长也不知道,彼时那个拿着毛笔默默写字的少年,看似呆板,内心却激动慌乱得似有一团火在燃烧,甚至感觉耳朵都被自己的热情灼伤。他第一次体验到了艺术带给他的成就感,也由此坚定了自己一生的追求。那年他十二岁,在夏庄联中,他几乎包揽了班级里所有的黑板报。他的艺术天赋在这方小天地里纵横驰骋。冬天的夜晚,同学们都已经回家,他一个人站在凛冽的寒风里,提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马灯,饥肠辘辘,却在黑板上忘情地写写画画。前去查校的老师见此情形着实心疼这个瘦小的孩子,让他早些回家,他却在黑夜里憨厚地笑笑,坚持完成。四十年过去了,王老师至今记得为长志端水洗手的情景,他的手一放进去,水瞬间却变成了红色,他定睛一看,长志右手的小手指已经被水泥做的黑板磨得血肉模糊……然而,在命运那里,人生从来不是单靠努力便能成功。一颗饱满坚实的松树种子落到了山涧里只能努力向上,虽然看起来这努力那么悲壮。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高中尚未毕业时,山东师范大学到长志所在的学校进行招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所谓的招生也不过是对贫下中农进行推荐,整个益都县也只有两个名额。在县文化馆的画室里,选拔老师对被推荐者的画作不甚满意,倒是对张长志创作的《公社鸡场春意浓》十分满意,但命运与长志开了一个玩笑,他因没有毕业,没有录取资格。再等,等来的仍是难言的苦痛。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中央美术学院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得知这一消息后,张长志夜不能寐,兴奋异常,他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他一个人跑到寿光进行考试,那一幕场景张长志此生难忘,也成为他人生中永远的伤痛。   长志落选了。尽管他的命题创作《劳动的收获》以90多分的高分博得重彩,评审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你是张长志?你老师是谁?你老师怎么这样教你?”是的,谁会这样教他?他的主题画创作的那样传神出彩,令所有的评审老师拍案叫绝,但是,体现基本功的素描却完全不在章法。他所有的理论学习皆来自于七岁那年王老师些许的教导和大爷的一本关于水墨画技法秘籍,那才是他心里真正的“红宝书”。当年丽君发现这一秘密后,曾经告诉过自己的父母,但当时家里穷得四壁如洗,又值一系列政治运动,谁还会在意一个居家孩子的梦想?梦想再次失之交臂。但这有什么呢?真正的勇士敢于直视惨淡的人生,他愿意做那个不断向上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一如他的名字——长志,他需要在这条路上立长志,艰苦跋涉,直至完成自己的梦想。他终于考进了美术院校,开始了正规的包括素描在内的各种美术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分配到青州化肥厂工会工作后。他看似已经习惯了早八晚五的生活,周而复始上下班,但他体内的艺术密码一直潜伏在自己的血液之中,一有时机便会不可遏制地表现出来。一段时间内,张长志忽然在厂里失踪了,工友们在办公室和车间都找不到他。一名李姓工友无意间爬到四楼找东西,听到那个经年不用的办公室里发出悉悉娑娑的声音,他透过门上面的玻璃窗好奇的往里面观看,顿时,屋里的一切让他惊呆了——屋内四壁上全画满了几尺高的人物,形态各异,神情不同,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李姓工友一溜烟跑下楼,告诉了厂领导。等厂工会的领导们推门而入时,张长志还站在椅子上拿着画笔如痴如醉地画。看到这些高达几米,长达几十米的人物画卷,工会领导怔怔地看了看站在在椅子上一脸紧张的张长志,又对周围的人坚定地说:“山东职工画展还有二十天召开,抓紧让这家伙准备参展。”二十天的时间完成长达百米的中国画人物长卷,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恐怕只有美术界的人最清楚。紧张,激动,兴奋,张长志的心里杂糅着诸多滋味,终于可以画了,终于允许画了,他内心燃烧着一团烈火,忘记了时间与空间,忘记了白天与黑夜,拿着一枝笔没命地描,没命地画。为了节约时间,他去食堂一溜小跑买回两个馒头,一边画,一边吃,咬一口馒头,挥几下手中的画笔,这个女人的头发应该画得再茂密一些,对,这样匀称,他咬着牙下定决心,转过头恶狠狠咬一口馒头,顿时,一股钻心的疼痛瞬间弥漫至全身,鲜血顺着左手滴滴答答流下来,流到地板上,滴到画纸上……张长志,他,竟然咬下了一块手上的一块肉。他羞于启齿。是的,那个肯把耳朵割下来送给自己心爱女人的梵高,人们似乎已经对他割耳朵的行为归结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具备的潜质。而张长志却一定要忍住钻心的疼痛,不敢声张,他清楚,他不是梵高,他只是一个攀登者,他需要保存着自己的体力与精力,向着那座山峰出发。那一次,这幅沾着自己鲜血的长达百米的中国传统人物画卷在山东省职工画展中获得金奖。他的命运由此开始第二次转折。

 

向着心中的喜马拉雅(二)


    急切的目光与恢宏的水光一触碰,碰出一腔沸腾的豪情。仿佛按下一个钮键,一盏灯突然崩放出雪灿的光华,黄河的河性在于生命的气势,一股扑面而来的雄美宏壮的气势,那情形,一如日出带给万物以热情、感召和欢欣。“神河浩浩来天际”,那是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激越的黄河飞瀑下面,一名长发的牧羊女正在遥望。1987年在山东美术馆大厅里,扑入眼帘的便是这幅《母亲河》,那种生命的力量若贝多芬现场弹奏起来命运交响曲,震撼直逼人心。观众纷纷赞叹,之后《美术》、《中国书画报》等刊物以此作为封面进行刊载。没有人知道这幅《母亲河》的创作过程。山东职工画展获奖后,他声名鹊起。一个偶然的机缘,他从化肥厂调至《青州日报》社任美术编辑和摄影记者。毕竟与自己钟爱的美术有所关联,他心里面感到些许安慰。做记者的十年的时间里,他无数次夺得新闻美术、摄影类的各种奖项。《中国摄影》《中国记者》《世界知识画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杂志》等均发表过他的美术和摄影作品,他成了全国知名摄影家和美术编辑。但是不行,他的内心仍然无法安静,他体内的美术密码仍然在他体内腾跃,让他欲罢不能。于是,白天他扛着相机,摄影机械到处捕捉新闻,晚上他便在昏黄的灯下再次进行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中国画的结体,画技,画风。他因此累得疲惫不堪,焦头烂额。那个潮湿,阴冷,灰暗,窄仄的老西屋,便是张长志十几年来的“创作基地”。那一日,他听说全国美展在即,他决心创作一幅作品进行参展。正是数九隆冬,雪花从老西屋的窗棂上飘进来,笔落便能结冰。张长志站立着低头思忖,始终选不出一个好的题材,他有些焦躁。这时,他抬眼看到了前面那块水曲柳做的板面,怔怔看着那纵横交错的纹理,那不是黄河吗?天啊,黄河动起来了,它在跳跃翻滚,它在奔腾纵横,它在咆哮吼叫,他呆住了,接着他的心燃烧起来,人也沸腾起来,他开始拿毛刷弄颜料,刷刷刷,他疾笔如飞,刷刷刷,他在宣纸上横扫而过,他感到自己的热情如那洇开的墨一并扫在了宣纸上,凝在了颜料中,是的,他停不住了,停不住了……等最后一笔结束,张长志长吁一口气——《母亲河》,全国美展奔腾的《母亲河》就这样诞生了。   

      
 
母亲河(中国画)张长志 作.jpg

母亲河(中国画240cm x 120cm)张长志作

 

    再也停不下创作的脚步。那段时间,他先后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高原牧歌》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黄河壶口赞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图片3.png

高原牧歌(中国画240cm x 120cm)张长志作 


    《难忘的童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中国画展”,并发表于《求是》杂志。


图片4.png

难忘的童年 (中国画240cm x 120cm)张长志作


    《英雄赞歌》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一个新闻记者业余进行艺术创作,如果用予陶冶性情,那该是一件舒服惬意的事情,然而,张长志已经被潜伏在体内的艺术密码折磨得魂不守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性质决定其时间上的紧迫感,他经常因为没有时间尽情从事艺术创作而苦恼。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重要的决定。妻子王燕和诸家人苦劝,他只有一句话——如果这辈子不能尽情画画,赚再多钱与我没有任何意义。1997年,他下定决心向组织提出由报社调至专业文化创作部门。这意味着,他要从月薪几千元降至几百元。相差十倍的工资对一个寻常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是,他真的顾不得了。没有什么比艺术的追寻更为重要。不久,他果断向组织提出调离新闻工作岗位,由此实现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转身,而这次转身,非但不华丽,让世人看来是如此的愚蠢。他以生活的拮据换得了大量的创作时间,在此期间,张长志的画技有了惊人的飞跃,画风也慢慢趋于多元化。他创作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作品。但是,他知道要想攀越那座高山,他还需要更高的造诣。他多么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得到学习提高的机会。“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他潜心创作的时候,他终于等来了进入中国美协首届研究生班的机会,而且顺利成为刘大为、冯远的入室弟子。丽君曾经心疼弟弟若一颗青松的种子落到山涧,然而她更应该感到自豪的是,落在山涧中的这颗种子一样能生长得枝繁叶茂,甚至,他有着更高远的目标。“看似简单的笔与墨,却能倾尽画家一生的心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现在已经掌握了中国画结体的规律,但需用毕生的精力和大智大慧才能达到我心里那座喜马拉雅。”张长志动情地说。忽然意识到,那奔腾的黄河之水,那直击人心的力量,多么像他身上的某种气质,而那幅被刘大为老师连声赞叹的《步步高》,是否也有着双重的含义,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之外,是否更有褒奖钟丹青,立长志,步步走向高地的他之意呢?匍匐前进的朝圣者罗素曾经说,应该有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感情统治着艺术家的一生,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于人类痛苦无与伦比的怜悯。当代的一些艺术家们,他们手法娴熟、技术精湛,他们创作出的作品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吸引眼球,单看那些作品简直堪称完美。然而,艺术难道只是纯粹的技术性的呈现吗?除了形式上的美感外,它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管那种更深层次的东西叫做“一个艺术家的良心”。2006年5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学会即将联合举办“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组委会的老师通知张长志创作一幅以人物为主题的作品。接到通知后,张长志苦苦思忖创作思路。彼时中国煤炭矿难事故频发,无数矿工在事故中罹难,家破人亡。每每从电视上看到新闻,张长志的心就会生生作疼,那日,他看到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亲切安慰死难矿工家属的场景时,强烈的责任感使他夜不能寐,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流着眼泪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在中国,用画笔展现国家领导人慰问矿难家属的场景面临着三重挑战:国家领导人形象的难塑性;矿难事故背后的政治性;创作手法的选择性。太多人劝他放弃,都知道这并非一件易事。但张长志顾不得这些,为了创作,他可以咬掉自己手上的一块肉,可以在寒冬飘雪中热血沸腾,这次,他决定仍然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构思创作《矿难日记》。


图片5.png

 矿难(中国工笔画240cm x 120cm)张长志作.  


    彼时他正在刘大为工作室攻读研究生,创作只能在课余进行,夜深人静之时,他便展开画布,与矿工家属对话,与温总理面对面……画中人扶在总理身上痛哭,长志扶在画墙上痛哭;画中妻子的心在滴血,长志的心也在滴血。那几个月,张长志拿着画笔夜以继日,深夜的画室不时传出他的痛哭之声,终于,一幅八尺的巨幅人物画《矿难日记》创作成功完成,几个月内,他的体重下降了七八斤。《矿难日记》在“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展出后,立刻成为关注焦点,轰动全场。背景中矿难家属的群像呈现出一种难言的苍凉和悲壮,而温总理弓腰安抚矿工遗属的体态,含泪欲哭的表情和悲痛欲绝的妇女,张长志皆用工笔的方式刻画得毫发毕现、真切动人,令观者无不动容、感叹,使人不禁感到人民总理体恤民情的真诚,也对唯利是图的黑心矿主产生巨大的憎恨。全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在该展前言中写道:“佩服《矿难》作者的勇气,当他把对人的摧残和关爱的巨大矛盾呈现于视觉形象时,为自己,为评委,也为怕丢乌纱帽的官员出了一道难题。知难而进者能有所突破,惟有深感于中者能出感人之“心画”,就此寄希望于青年工笔画家。”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冯远说:“能够把领袖画的这么好,把历史性的场面画的这么感人,确实是个好作品”。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说:“这幅画,分量太重了”。中国著名画家袁武说:“真是名幅其实的好作品”。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主席王天胜说:“《矿难日记》被大展学术研讨会和展览前言重点评介,这是多少画家渴望而不可及的事啊”。随后,《矿难日记》被展览学术研讨会和画集前言重点评介,并发表于《国画家》杂志。


图片6.png

矿难(中国画局部)张长志 作

 
    笔墨当随时代,为劳苦大众讴歌,为真实的内心而作。这是张长志的创作原则。几十年的苦心追求使他的艺术风格呈现出风格的多元化。他广泛研究古代、近代、当代美术大师的作品风格,揣摩中西绘画艺术的特点,将中国画的大写意、小写意、工笔与西洋油画、木版画、水彩画的光与影,墨与彩充分融合。他的题材内容全面,人物、山水、花鸟涉猎广泛,尤以擅长国画人物,时代鲜明,人物表情精致入微,寥寥笔墨,细腻地刻画出人物心底的喜怒哀乐,彰显笔下人物的个性特征;花鸟、山水亦极具个人特色,成为实力派全能画家。他深悟唐宋元明变化,广修清代诸家之长,形成笔墨恣肆、洒脱苍健且构图万变的独特风格,画面匠心巧妙,意味隽永,善于营造气氛和意境;题跋与画面布局协调,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他先后出版《张长志画集》、《张长志画选》、《中国名画家》等专著。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美术家辞典》等;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解放军美术创作院等主办的首届、二届中国画节,举办名家个人画展;十余件画作获国内外美展大奖,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 收藏。艺术成就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求是》杂志,《美术》杂志、《中国书画报》等刊物。获首届中国文艺成就奖、和谐中国艺术家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与其他画家不同之处在于,张长志的画作既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每一幅都有“画魂”,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三大主题:自然的美好,生命的沉重和光明的追求,人与宇宙关系,作品可以直接窥到他的精神世界。《天堂》表达了作为世界个体的“人”对未来光明世界的追求,而在《天音渺渺》里,他则用水墨大写意的方式,表达了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两名仙女在空中婀娜多姿的飞翔,有宇宙中类似星云的东西闪闪发光,看起来这样自然和谐。这画仿佛已经让我们游离与俗世之外,与宇宙和星空融合在了一起,也表达了作者朴素的宇宙观——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万物紧密相联。宇宙中存在着大轮回,大旋转,也存在着最和谐的自然音律,那才是最动听的音乐。墨有墨韵,音有音律,大音希声,宇宙和自然界中都存在着一个律,是一个轮回的过程,只要你静下心来,就能感知。


图片7.png

天音邈邈(中国画68cm x 68cm)张长志作 

 

 图片8.png 

天路(中国画135cm x 68cm)张长志作.


    《天路》则为一个藏族妇女摇着经筒,迈着大步行走在朝圣的路上,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你甚至能听到她嘴里正在吟唱着经文——“嗡嘛呢呗咪吽,嗡嘛呢呗咪吽……”那仿佛就是宇宙的密码……因为懂得这个宇宙的密码,所以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张长志对名利始终保持淡泊之心。每每看到时下的年轻画家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他就为其叹息,因为他明白从事艺术是一条多么艰苦的道路,几十年来,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以艺术为自己赢得什么,他只是全身心的爱艺术。甚至,当所有的新闻记者将镜头对准了由他历时几个月创作完成的中国画《六国元首造像》,包括各国驻华使节在内的观众热切询问该画的作者时,他避开了镁光灯,避开了摄相机,而是在宿舍里穿着背心短裤精心创作另一幅作品…… 一个西方智者这样说过:“在月亮上行走过的人,给他个县长还干吗?”一个人,他胸怀里装的是自然和艺术,能够倾听到宇宙的大音希声,那些物质的引诱,那些名利的魅惑,又算的了什么?实在算不了什么。他惟一感到遗憾的是,当他今天已经悟到中国画的结体规律,破茧出蝶时,自己却已经日渐苍老。“现在还有许多创作思路准备付诸实施,如果有一天我都能够完成,攀登上那座高峰,死也值得。如果未完成,死在山腰,那也只能认命,死有遗憾。”为了攀登上艺术的喜马拉雅,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包括——生命。他就是《天路》里那个转着经筒,唱着宇宙密码的朝圣者啊,俯伏在地,匍匐前进。 

 

 听,那个潜伏的歌者


    中国当代画家百杰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世人熟悉张长志一系列的头衔和职务。但在家人看来,他更是一个率真的孩子,是一个隐秘的“歌者”,有着双重人格,也有着双重性情。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创作时多有癫狂之态,米芾拜石,梵高割耳朵,张长志在画布前挥毫泼墨,忘情处,食手而舞。众人似乎已经接受艺术家这种特有的精神形态。但是,你能够接受前一刻还在如痴如醉,手舞足蹈进行创作,后一刻却一本正经趴在桌前研究各种线路,让风扇再次转动的艺术家吗?张长志正是这样的人。他的思维令人迷惑。夏季的雨天,走进他所住的那个院子。但见屋檐高筑,梅型宽门,雨水顺着四个檐角沥沥落下,将檐下种植的各种花草浇透后,再顺着齐整的下水道排向屋外。这样的构造,实在就是一件艺术品。做建筑设计师的小舅见状,问:“你这房子谁设计的?这么好。”张长志嘿嘿憨笑,反问:“你看着还中?”小舅边点头边答:“很中”。张长志继续嘿嘿憨笑,答,我设计的。从房屋建设到下水道铺设,全系他一人设计。施工工人一边干活一边说:“在这里干了活儿,还学了本事。”不但设计建筑,他还会修理各种电器,弹各种乐器,烹调出一手好菜,高兴处,他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弹古筝,琴声在鲜花盛开的院子里流淌……他是一个艺术家,更懂得生活的艺术,他是一个潜伏的歌者,且吟且唱,享受生活好滋味。他和妻子王玉燕率真敦厚的感情时常令周围人感动。那年他有机会到欧洲五国进行书画展览交流,临行前,他半开玩笑对组委会领导说:“有一个要求很不害羞,但我必须要说,我得让我老婆跟着。”有妻子在,他就觉得心里踏实。他家屋门右侧有一幅《姑嫂图》,一女子怀擎洗衣盆立于河边,河水潺潺,白鹅吟唱,画上题诗曰:“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我家姑嫂多,妻贤家事合”,定睛一看,画中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妻子王玉燕。他曾坦言,结婚时家穷,连结婚照都没拍。几十年了,妻子跟着他经受了各种磨难,家中姊妹多,妻子却将家事处理皆宜。他遂完成此图,以感谢妻子多年相提相携之恩。我艳羡的看着此图,心下想,一个女人,不管为这个男人做过什么,能获得如此至诚之爱,此生足矣。


姑嫂图 (中国画 )张长志作.jpg

姑嫂图(中国画135cm x 68cm)张长志作


    这就是张长志,一个艺术之路上匍匐前进的朝圣者,一个生活之路上且歌且行的艺术者。他用生命热爱着艺术,在画作里书写他精神上的担当和内心的大寂寞;他又是生活的吟者,用以承担属于现实世界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的表现浓缩了一个内敛生命灵魂的精华。他的精神就是那个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但他的命运却与西西弗斯迥然不同——我们已经看到,以朝圣者的姿态,他即将到达他心中艺术的喜马拉雅。 

扫一扫关注微官网